当前位置在:首页 >会员风采
张林与他的“人生格言”
来源:三峡都市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06-06-01 09:10:18

 看得出,你是那样地朴实,朴实得没有一点儿杂质;

 看得出,你是那样地执着,执着得可以上刀山下火海;

 看得出,你是那样地热忱,你怀揣“感恩”的原始心态,立志要回报一切与你身世相近或相同的人们……

 这,便是记者5月9日与重庆市万州区家益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详谈时获得的第一印象,并从交谈中摘录下的:


 你童年孱弱的身体常与竹背篼相伴。为了拾取供全家人做生活燃料的"炭花",你的足迹踏遍了万州城的大街小巷,并忍受着鲜为人知的痛苦与屈辱。你坚信不疑———

    “苦难,是人生奋进的财富”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上小学后期开始,每到周末,张林就要带着比他仅小两岁的妹妹,背着比他个头还高的竹背篓,从"吊岩坪"步行到10多里外的二马路、杨家街口、岔街子等地从别人已经烧过的煤炭灰里拾取剩余价值———"炭花"。由于常常涉足他人的"领地",他必须要给先他一步的"地主"进贡。一个周末,张林因无法满足"地主"提出的向他索要香烟、蔬菜的要求,被高他一头的"地主"强行拖到西山公园的僻静处,罚他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地主"则在一边瞧着乐。张林左一下右一下地打着自己的脸,时间长达整整一小时,妹妹眼看哥哥受人欺负帮不上忙只好在一旁伤心地落泪。

 尽管一张小脸被打得火辣辣的,但倔强的张林当着"地主"的面咬紧牙关,没有让泪水滚落下来。直到回到家中,妈妈见儿子的脸肿得老高老高,便询问原因,张林哭着告诉妈妈实情,母子俩抱头一场痛哭。

 进入初中,张林在学习的间隙开始了生意场上的蹒跚学步。

 因为家里是菜农,父母将种出来的蔬菜挑到市场出售的时候,张林就给大人扛着秤,屁颠屁颠地在后面追赶。大人卖完菜,往往会买上一个烧饼作为给儿子的奖赏,张林吃得有滋有味。更为重要的是,张林每次看到父亲与买主的讨价还钱和买卖成交,都能获得一些一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感"。然而,自己悄然迈开闯荡商海的第一步,竟然是14岁那年从一次转手贩卖蒜苗赚得三毛钱开始的。

    正是由于童年的磨砺,坚定了张林坚强的性格。在挫折面前,你愈挫愈勇;面对困境,你沉着应对;面对人生的沉浮,事业的成败,你处之泰然———

“执着,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进入初中开始,张林踏上了边读书边卖菜的历程,他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担负着沉重的菜篮子,也担负着未来的期望,以沉着而坚定的步伐"丈量"人生的漫漫长路。

 每天下午放学后,张林便从沙嘴河坝等地批发一些葱子或蒜苗,挑回家中,用心淘洗、晾晒和梳理,第二天早上4、5点钟就起床把整理好的蔬菜挑到市场出售。

 张林用稚嫩的双肩担回了书学费,减轻了父母的重负,同时也"挑担"回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是1980年腊月二十八,张林将从家中挑去的蔬菜早早卖完了,又立即跑到沙嘴河坝进了一些货,一上市就一抢而空。这次"短兵相接"竟一下赚了8.4元钱!在回家的途中,张林邀上一位卖菜的同伴,在经常歇息的路边"幺店子",就着2两老白干、一碟油酥花生米,品味着赚钱的兴奋。

 高中毕业,与大学无缘的张林正式加入了长途贩运的行业,开始了人生打拼的初级阶段。他常常从万州到奉节贩运蔬菜,从湖北宜昌贩运西瓜,从重庆"学田湾"市场贩运海椒,赚取的虽是微薄的利润,付出的却是劳累、惊吓和道不完的辛酸。

 1987年夏天,张林和他的伙伴们到重庆大阳沟市场购进了一批海椒,总共有50多麻袋,因为船上的货物已经满载了,不让再上货物。他千方百计说服了趸船上的水手,终于把货物装上了船。谁知在临开船前半个小时,船长发现这批货物堵塞了通道,坚决要求把货物卸下船。张林知道,如果不能随船将海椒运回万州发给零售商,这批价值2000多元的货物就泡汤了。他给船长说尽了好话,赔尽了笑脸,就差给他跪下,船长终于默许了。

 事后,张林分析,也许是他的执着感动了船长。在他的创业历程中无论是小生意还是大桩买卖,都是因为执着才助他成功的。因此,"执着"成了他灵魂深处的一个重要因子。

 一个人的命运好似一叶小舟,动荡飘摇;一个人的事业恰如一场梦境,亦真亦幻。你靠什么立足,你靠什么取胜,你靠什么立于不败之地?你坚定信念———

“诚信,是人生立足的根本”

 1989年,张林和家庭条件比他好得多的谭南阳结婚了。他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属于自己的事业,不希望再过那种飘摇、奔波、近似流浪的生活;更不愿意再过那种这次赚500元、下次可能亏300元的日子。

 1990年9月18日,属于张林事业一部分的小杂货店在“吊岩坪”下一条小溪边开业了。那是一个不过10多平方米,用水泥板、玻纤瓦在溪沟上搭建的简易建筑物。

 就是这么一个小屋子,花去了张林多年积攒的2000多元钱,好在岳母拿出了1000元钱支持张林作进货的流动资金。

 为了庆祝小店的开张并期盼给自己带来好运,张林特意买了一挂鞭炮炸响,妻子也特意做了两个"家常小炒",斟满一杯啤酒以示祝贺。小店开张当天便销售了27.7元货物,获得2.85元利润。数字虽小,却在张林成功路上垫下了一块"砖"。

 小店开张后,张林挑起货郎担当起了采购员,每天到10多里外的胜利路、岔街子一带进货,妻子则在小店里当营业员。

 小店成了张林一家静静的港湾。但是,1993年7月12日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却使他们一家人以及这个小店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凌晨一点多,突降雷阵雨。狂风将公路边一根架设光缆的电杆吹得“魔棍”似的舞动起来,随时可能砸向自己的小店;更为可怕的是,小店脚下的洪水猛涨,咆哮的山洪好似张着血盆大口,随时可以将这间小屋连同三口之家一起吞噬;狂风掀翻了盖在屋顶上的玻纤瓦,似秋天的落叶随风飘散;雨水直往堆满粮食的屋子里猛灌;孩子吓得大哭起来,张林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房顶用石头死死压住玻纤瓦……

 从1992年开始,张林这个店增设了粮食经营。他到三正等地采购回优质的大米,为三峡学院周围的30多家餐馆送粮上门。虽然每销售一斤大米只赚一分钱,但他仍然做得十分卖力。米质优良,价格无欺,再加上他"薄利多销、钱足秤够"的诚信理念,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可了"张林牌"大米。

 从1992年到1997年,张林硬是用他的双肩为周围用户送去了数以吨计的大米,他自己笑称是从小店搬走了一座"小山",演绎着一个鲜活的"蚂蚁搬家"的神话。虽然获得的直接利润有限,但他在广大顾客心目中深深播下的诚信种子,远比金钱宝贵百倍、千倍。

 张林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深深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类浅显的道理。在商海奔涌、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时刻牢记———

“感恩,是人生回报的动力”

 1998年7月,张林到重庆进货时发现观音桥私营超市很红火,当时万州还没有超市,他便去学习取经。

 从重庆回来不久,张林便在三峡学院对门开了一个50平方米的门市,亮出了字号不凡的"家福自选商城"。由于商城从大市场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将中间商应得的利润部分直接让利给了消费者,一下子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

 到了2003年,正当张林考虑如何把生意做大的关键时刻,一次偶然的机遇,他遇到重庆"勿忘我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袁锡友,64岁的老袁,对做连锁超市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初次和袁总相见,袁总在路途中足足观察了他半小时,没说一句话。袁总后来说:"你这个人值得信赖,我会把你的事当作我自己的事情一样对待。"从此,张林和他成了忘年交。张林从袁总那里学到连锁超市的经营管理方法,袁总也经常到万州来帮助张林,潜心指导,培训员工,在超市运作方面为他"指点迷津",使张林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到目前为止,张林的连锁超市门店现在已经扩大到9个,总经营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遍及万州城的主要社区。他的"家益"超市,顾名思义,即是"服务社区,家家受益"的服务理念。现在拥有员工180多人,其中下岗职工、三峡移民和大龄人员近60人。

 "我所要感恩的人很多很多。除了能够使我的企业做大做强的袁老师,还有我的180多名企业员工,他们是一个团结的团队,奋进的团队,特别能战斗的团队,也是一个奉献精神特别强的团队"。张林特别向记者提起,去年7月,筹备名亨小区店开业时,天气异常炎热,经理易春梅带领10多名员工冒着一进去就被汗水湿透的恶劣天气,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经过前后紧张工作10多天,终于保证了这个店按期开业。

 还有很多员工的奉献精神让张林感动,他讲起他们的故事几度哽咽,他的最大心愿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物质待遇。

 问起张林的发展规划,他满怀自信地说:到2008年时使"家益超市"的连锁经营门店达到20家。

 张林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改变员工综合思维,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是"家益"不断前进的法宝,更是我的事业不断升华的灵魂。要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大超越,大提升,必须随时做到超越自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升华。

◇◇采访后记

 从2004年7月开始,经过别人的引荐,张林参加了中国超市零售业先驱培训机构——中国零售商学院,学习连锁经营的全新知识;通过与全国的成熟零售企业及企业家们不断交流与学习,张林的企业开始融入现代商业的海洋;张林还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空间,悄无声息地提升着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为了提升整个团队的水平。从去年2月起,"家益"先后选送了22名管理人员分三批外出学习"巅峰团队"、"团队执行能力"以及"管理艺术与创新",从而达到拓展管理人员思路,增强创新意识的目的。也许,这正是与众不同的张林。我们期待着张林以及"家益连锁模式"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明天。

    三峡都市报记者 钱 犁 侯义祥

 

 

三峡之子联合会 www.sxzz888.com@2008-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8101573号
Email:cqwzsxzz@sina.com
Tel:023-58126080       Fax:023-58126080
秘书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28号三峡都市报社综合楼四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