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网讯(记者 梁春红)日前,盘龙街道返乡创业园里,盛美达建材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忙碌工作。公司主要经营铝合金、彩钢、夹心板、塑钢等节能门窗生产及批发,是盘龙返乡创业园焕发勃勃生机的众多企业之一。
2015年,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服务企业加快发展为宗旨,着力推进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为“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年,县里狠抓企业培育,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大力实施亿元企业培育、规模企业创建、小微企业提升“三大工程和梯度成长计划”,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以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劳动密集型轻工等三大百亿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年新增1亿元企业5户,全县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达24家,成功创建杜公酒业、绿森玻璃、彩龙科技、压缩天然气4家规模企业,创规10家,全县累计已达66家,新增500万元以上工业小微企业10家,全县小微企业总数将达840家。
这一年,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总要求,县里坚定实施“三十计划”,即年初计划“签约十个、开工十个、投产十个”重点工业项目,不断做大工业经济增量,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预计全年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完成工业总投资63亿元(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占县政府下达年度计划62.9亿元的100.2%,同比增长33.96%,新签约红太阳、欧克斯建材、5万吨粮油储备、乌天麻深加工等16个工业项目;新开工绿森门业、广云通风设备、澳美农业、宝帝工艺制品、旭达GMP技改、万代鑫等10个重点项目;新投产云海药业技改扩建、欧克斯、神彩散热器等10个重点项目。
这一年,县里狠抓规划引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围绕长江经济带、五大功能分区战略调整、“万开云”板块协同发展对我县未来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编制了“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将产业规划调整为医药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绿色食品、轻纺服装、能源电子三个五十亿级产业集群,即“3+3”产业集群。
这一年,县里狠抓了要素保障,不断促进企业正常生产,确保不因调度不到位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核准和备案工业技术改造项目9个,总投资2.9亿元,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6个,新创市级知名产品1个,名牌产品2个,新认定县级知名商标5个,企业创新和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县进一步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宽带IP城域网基本建成,公共通信网已联通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全县程控交换机达22.6万门,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16G,光缆总长已达19557km,光缆铺设到310个行政村,乡镇所在地实现4G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组织企业参加相关培训,帮助蜂谷美地、云海药业等企业积极申报“两化”融合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开展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推广工作,新培育5家重点企业开展电商业务,经营额达1000万元以上。
今年是云阳工业“转型发展深化年、项目建设成效年”,县里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中心,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为目标,“转型升级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深化“工业立县”战略,深入实施梯度成长计划,“三大工程”“百千万”税收培育计划,在信息化和工业化“双融合”、新兴产业增量扩张和传统产业存量提升“双并举”、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运行调节和要素协调“双保障”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250亿元。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签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的投资进度,加快PVB、神彩散热器、红旗水泥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促进储备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早日竣工、竣工项目早日达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招商引资。围绕“3+3”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包装一批上下游重大产业项目,做大做细项目库,力争建立400亿元的工业招商项目库,加强跟踪落实取得实效,力争签约落地。
抓结构升级。以PVB、云海药业技改、跨越特种车、神彩散热器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为支撑,推进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技术,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力。
抓企业服务。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建立部门、企业联动机制,推行服务承诺制,实行“保姆式”服务,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增强企业发展信心。